“九省通衢”如何起飞——对武汉物流发展的分析  
  2005-7-11 9:03:32  
 
 
   
 

多年以来,“九省通衢”成了武汉的代名词。

然而,在近日召开的武汉市新一届政府全会上,该市市长李宪生大声疾呼:武汉的区位优势正在弱化。“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区位优势已极不相称!”

现代物流仍是空白

一般来说,物流有两种实现方式,一是工商企业自设的物流职能机构,主要是为本企业提供物流服务,如麦当劳、肯德基在武汉设立的物流机构;二是工商企业委托第三方完成企业物流活动,即所谓第三方物流。现代物流业指的就是第三方物流。

武汉市委政研室专家直言不讳地说,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,目前武汉还没有一家。

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该市大部分企业长期以来“重生产,轻物流”,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比较重视,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、运输、仓储、代理、包装、加工、配送等环节,可控能力十分有限,极易形成“采购黑洞”、“物流陷阱”。具体表现为大量资金在物流环节中被占用。

统计资料表明,该市199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56.69亿元,占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的43.4%。大量产成品资金占压使企业经营成本高,经济效益下降。

武汉理工大学专家认为,与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或华中物流中心城市的要求相比,武汉还存在较大的差距。其主要表现为:物流市场尚未形成,物流市场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低,物流基地设施不完善及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等。

中国物流工程学会理事陶德馨教授认为,目前武汉的情况是,一部分大型生产企业,如武汉神龙汽车公司,因苦于找不到能承担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公司,不得不自运、自销;另一方面,一部分大型生产企业,如武汉钢铁公司,已具备大宗物流的铁、公、水综合运输和商贸的运作管理能力,并在资源组织、配送货物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。但这些条件和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。

区位优势正在弱化

该市计委在一份专题报告中指出,如果缺乏对发展现代物流区位优势的辩证思维,不有效整合各种交通资源,“九省通衢”的优势将在现代化的立体交通快速发展中丧失。

武泰闸市场曾经是“南菜北运”、“北菜南运”的中转站,是全国闻名的蔬菜批发交易中心。在1996年和1997年,其年吞吐量为14亿吨,市场交易量25亿元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它显得越来越不适应:整体面积仅200亩,分散为21处经营,其资源没有经过有效的整合。随着白沙洲将南北交通瓶颈打通,已实现“货畅其流”,“南菜北运”、“北菜南运”已无需在此地中转,其“中转站”的功能逐渐淡化。可见,没有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体系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,再好的区位优势也发挥不了作用。

专家指出,随着京珠、沪蓉“金十字架”在武汉交汇,一方面进一步凸显了武汉的区位优势,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;另一方面,现代交通业的发展是全球性的,全方位的,交通优势并非武汉独具。如果武汉物流业滞后,很多原来必须在此“中转”的往往变成了“经过”,事实上,原先“九省通衢”的优势反而弱化了。

市计委专家介绍,从自身发展看,武汉的区位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现代物流业的竞争优势。主要表现在物流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交通利用效率不高,汽车空载率达50%,货物运输平均运距明显下降,“九五”期末为63公里,2001年降为44公里,下降了30%。

资料显示,就物流费用占GDP百分比而言,2000年美国、日本、欧洲等发达地区为10%至12%,我国平均比例为16.7%,而武汉接近20%。

现代物流雏形初露

采访中,记者发现武汉的一些物流企业,都称自己具备现代物流的功能。有关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,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。

武汉中远物流有限公司,是华中地区惟一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国际物流企业。目前,公司正在为神龙、海尔、小天鹅、科龙、百事可乐、田田药业提供物流配送、仓储服务,同时为三峡工程提供多式联运服务,为唯冠、东风康明斯、长飞光纤光缆、法雷奥提供全球物流服务。该公司一位饶姓负责人对记者坦言,中远公司目前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。

武汉虽然没有一家现代化的物流公司,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雏形已纷纷显露出来。调查发现,更多的现代性物流企业聚集在东西湖吴家山一带,且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。武汉长江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、吴家山货运中心、舵落口车站货场、舵落口大市场、湖北捷龙快速货运、武汉邮件处理中心等一批第三方物流公司,已崭露头角。

据悉,武汉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该市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十分重视,在“十五”计划中,明确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。近日,该市明确提出:“要把现代物流业,作为建设武汉经济的重要抓手”。市长李宪生亲自挂帅,任武汉现代物流领导小组负责人,以加强现代物流的专题研究,发挥其拉动经济的巨大作用。

 
顶部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