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物流业面临内忧外患  
  2006-11-17 8:38:43  
 
 
   
 
  物流业曾经是我们寄以厚望的一个产业,更被政府定为香港经济转型的四大支柱行业之一。这不难理解,因为香港发展物流业有几个优点,一是香港有发展物流的优势包括地理及配套设备;二是香港的物流业曾经有过一段辉煌岁月,有成功的经验;三是物流业能够创造大量职位,而相当一部分更是一些低技术的职位,对于香港的失业问题有正面的影响,所以政府经常对外宣称发展物流不遗余力,但实情又是如何呢?
 
  香港物流业面临内忧外患
 
  我们看看数据,在这数年间,香港的总货柜吞吐量虽然仍是最高,得以守著全球最繁忙港口宝座,但与其他对手,如新加坡、上海、深圳等的差距却在不断收窄,若以增长率计算,更被对手远远抛离。05年增长只有百分之二点八,远远落后于新加坡的八点九,更不用说上海的二十四点三及深圳的十八点六了,难怪政务司司长许仕仁提出“物流边缘化”的言论,彷佛物流业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,已完成历史任务。这是真的吗?民建联为了论证物流业的发展问题,特别制作了一份物流业的研究报告,正正要查出病源,提出办法,因为我们认为物流业对香港仍然有很大的贡献。
 
  现时物流业的问题主要有内忧及外患,外患者四方八面的竞争对手,新加坡这个老对手去年更夺去了首席货柜港的地位,上海、深圳则潜力优厚,每年均以十多二十个百分点增长,而且成本廉宜,更有土地的优势,长远而言香港未必能够抵受得住他们的竞争。而在内忧方面,香港则受制于三高的成本:高地价、高租值、高工资。香港的码头处理费(Terminal Handling Charge)是世界最昂贵的;航空运输学会(Air Transport Research Society)发表的全球机场表现研究报告指出香港机场处于成本劣势;陆路运输方面货物由生产地送抵香港港口,原本只是大约六小时的车程,实际上却动辄需时十小时以上,主要因为货柜车经常大排长龙等过关,这些情况我们独立来看可能会掉以轻心,但如果将这些事实集中分析,我们会发觉香港的物流业包括海陆空方面都面对严峻的挑战,但最令人忧心的是现时仍未有新的发展方向,只是继续仗著一贯的优势,但不幸的是我们一些优势已经渐渐消退。
 
  即时转运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率
 
  弄清病源后,就要开药方,我们知道“物流”(Logistics)就是指“物资流通”,主要工作是在指定的时限之内,以最具竞争力的成本,将付货人的货物送抵目的地,让付货人可以专注其核心业务,缩短业务周转时间。我们建议要加强物流业的“即时转运”。“即时”有“立即”的意思,也可演绎为“最快”、“最短时间”,“即时转运”可以就是指货物在中转站能按客户需要,以最短的滞留时间付运出口。香港现时每星期有超过5000班航机遍及全球140多个目的地,基本上货物到达机场立即可以上机;而香港港口的作业流程亦素以高效率见称,货柜船在港内的周转时间,平均只需13小时;一般货船在浮泡和锚地从事中流作业,周转时间分别为32小时及49小时,充分体现香港转口货运在“即时”的高水准优势。
 
  即时转运的好处就是能提供客户高效率的服务,以抵销香港高成本的问题。香港经营成本高于邻近地区,是客观的事实,不过亦间接肯定了自身的优势,不过要维持这种优势,唯一的出路,只能是继续强化自身,顺应即时转运这一全球物流发展的大趋势,提升本港的即时转运能力,打开内地尚未成熟的即时转运市场。为此我们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十七个建议,包括政策层面、交通网络层面、基础建设层面以及资讯系统层面上的不同建议。这些都值得政府认真考虑,要恢复物流业的辉煌不是空谈高论就可以成功的。
 
顶部 关闭